事业规划

规划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规划 -> 规划发布 -> 正文

优化办学结构 促进协调发展

日期:2011-06-10 00:00:00 点击数: 来源:

对一个组织来说,战略和定位决定其结构,结构决定其功能。一所高等学校确定了自身的办学战略之后,就应该努力构建适宜的办学结构,这个结构又促使学校的办学功能得到相应发挥。随着我校事业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办学结构问题在学校办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日益显现出来。进一步优化办学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校贯彻实施《青岛大学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施育人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必然要求。

在所有的办学结构问题中,当前最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带有基础性和普遍性的主要是四个方面的结构,即:学生结构、教师队伍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

学生结构面临着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新课题。学生是高等学校的服务对象,学生结构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结构。未来一段时间,根据办学定位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生结构面临着新的课题。一是学生来源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根据山东省人口普查数据,“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青岛市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迅速减少。以青岛市为例,预计2013年、2014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仅为2005年的55%左右。这对于像我校这样一所70%以上生源来源地集中在山东省和青岛市的高校来说,无疑将受到直接影响。对此,《规划》提出的对策是要“建立完善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拓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比重”,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在生源丰富省份的招生计划投放,通过多管齐下将本科招生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二是学生层次结构调整遇到诸多制约因素。根据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目标定位,《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将我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从1:5逐步提高到1:4左右,这意味着要多投入10000平米以上的学生宿舍、100名以上的研究生导师和难以统计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并且需要大量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支撑。这种新增的办学条件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迭加的结果,就是需要我们在办学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的资源约束之间不断进行优化选择。三是与学生类型结构相适应的综合性、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UNESCO在不同高等教育层次中均划分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划分省属高校类型的提法是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综合性大学,上述教育类型在我校实际上是一种共存的状态。由于培养类型的多样性,我们很难找出一种普适的培养模式、搞“一刀切”式的培养标准。《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科学多样的成才评价标准”的任务,如何落实,任重道远。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我们要想建成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将来我们的师资队伍能不能做到国内知名,是不是得到学术界公认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结构是学校众多办学结构问题中具有根本意义的一个结构。多年来,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成绩,但在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比如:非教学人员占教职工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3个百分点、专任教师博士比例仅为22%、离退休与在职教职工人数的比例达1:2、生师比已超过18:1、高层次拔尖人才总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已经影响了学校整体办学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对此,《规划》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坚骨干力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实施人才高地工程,设立和完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制度,面向校内外选聘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形成培养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下一步,要通过实施积极可行的配套措施,用足用好各级各类人才政策,设法对教师队伍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以支撑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鉴于我们的国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将是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势要求我校学科专业结构作出相应战略性调整。学科专业是学生和教师开展学术活动的平台。学科专业结构问题实质上是高等学校的学术布局问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计划性特征使得高等学校对除政府之外其他社会子系统的诉求反应淡漠。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高校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强,更加注重在办学中呼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需求。特别是当前地方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高校要想求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使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紧密地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相衔接。《规划》提出,要“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围绕带动性强的发展方向,强化一批优势学科,打造一批特色学科,培育一批新兴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增强学科竞争力”,要“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对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在现有专业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造部分传统专业,适当增加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的本科专业或方向。”下一步,我们在推进校地共建、学位点培育、院系调整、专业建设等方面,都要认真遵循和落实这一基本思路,加强统筹规划,鼓励优胜劣汰,更加贴近市场办学,使我们的人力资源分配、物力资源分配和人才培养产出以更加科学高效、更好地面向需求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能力。

构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任重道远。高等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将人的因素和资源因素共同组合起来的方式方法和制度安排。根据时代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我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

版权所有 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