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指导性,谋划好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学校于7月27日、29日、30日召开了“十四五”规划系列专题座谈会。党委书记胡金焱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主持座谈会。
“十四五”规划系列座谈会分三场专题召开,学校管理人员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学术骨干代表、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青年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结合校情和个人思考,围绕“十四五”规划中学校整体战略发展、学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人文社科振兴、国际化以及支撑学校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考核评价、资源保障、条件建设等方面开展座谈交流,为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广泛且深刻、切实而宝贵的意见建议。
胡金焱指出,学校“十四五”规划是未来发展的谋篇布局,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描绘蓝图、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过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是(2019-2023年)事业规划的延伸和拓展,要深刻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求发展,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求突破,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一三五五十”中长期发展思路,以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构建总体规划引领、专项规划推动、学院规划落实的“1+2+4+N”的学校“十四五”规划体系。
胡金焱强调,人才队伍建设,要看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处理好七个关系:学科、学术、学者的关系,大人才与小人才的关系,引和育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关系,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的关系,上岗条件与考核评价的关系,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学科建设,要树立创新思维:高峰与高原思维,学科集群思维,学科的新兴交叉、跨界融合思维,学科特色与优势思维,新增长点思维,关停并转思维。本科人才培养,要重塑教育理念、重塑人才培养体系、重塑专业培养体系、重塑课程体系、重塑育人模式。研究生人才培养,要强化管理,抓生源、抓导师、抓质量、抓学术、抓学风。人文社科规划,要体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人文社科学科集群,推进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智库研究,凝练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服务青岛和服务山东。国际化规划,要体现“四化”,关注上合校区建设,关注青岛对外开放新高地,关注教育合作模式,关注学院国际化。学院规划,贯彻落实“学院办大学”,重点抓好“九项工作”,处理好“九个关系”。
李军在主持讲话中强调,规划对学校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的作用,规划编制要充分把握国家宏观方针政策,要充分体现学校党委行政对学校实际和事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战略部署。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切实把师生期盼、师生智慧、专家意见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希望与会代表和全校师生继续深入思考,将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过程。
学校老领导夏临华、陈光勇,党委常委吴世珍、徐龙飞以及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离退休党委、教务处、科技处、人文社科处、研究生处、人力资源处、党委发展规划部、发展规划处、国际交流合作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