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规划

规划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规划 -> 规划发布 -> 正文

务实进取的发展蓝图

日期:2011-05-31 00:00:00 点击数: 来源:

编者按前不久召开的校四届二次“双代会”审议通过了《青岛大学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规划了今后五年我校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团结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学校《规划》顺利实施,本报从本期开始,开辟《青岛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专栏,邀请学校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同志,对《规划》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师生员工准确领会、全面把握《规划》的主要内容,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把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确保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学校事业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上。未来的五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青岛大学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就、深刻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贯彻中央新的要求,顺应师生和社会期待,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为学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规划确定的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特征更加鲜明,跻身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行列。这句话可以概括为“三个提升、一个鲜明、一个跻身”。

“三个提升”主要着眼于推进学校办学功能协调发展。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明确要求。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所真正的高水平大学,这三项功能应当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如果把大学形象地比喻成一把凳子,这三大功能就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一样,牢固地支撑起大学的现代使命。如果有任何一个功能是“瘸腿”,这把“凳子”就会失去平衡。

过去的一个时期以来,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与新的形势、群众愿望以及先进高校发展成就相比,我们有些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不但对某一方面的工作产生影响,也制约了相关方面工作进一步提高水平。应当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和客观的原因,与学校长期的办学积淀有直接关系,是由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很多我们熟悉的高校,都长期徘徊在这道“坎”之前。而少数成功地越过这道“坎”的高校,其办学水平很快拉开了与原属群体的距离。如果我们要继续向更高目标和更高层次迈进,就必须下大力气加长自身的“短板”,设法迈过这道“坎”,促进三大功能均衡发展,从而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

“一个鲜明”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整体来看,我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的过程。特别是过去五年,学校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办学类型已经从总体上进入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得到的经费支持一直比较有限,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均衡,学校从整体上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还不够鲜明。考察若干大学排行榜对我校与部分同类高校各方面指标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个判断。我们在符合教学研究型特征和要求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科研体制、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大有潜力可挖。这也与前述我们的三大办学功能不够协调密切相关。

下一步,我们在推进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的同时,要着力凸显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类型特征,促进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要从一般性注重知识传授、素质能力培养向更加注重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匹配的知识传授、素质能力培养转变。二是在教师队伍上,从主要满足专业一般教学需要,向注重教师整体学术素养提升、着力培养引进顶尖学者、打造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团队转变。三是在科学研究上,从分散研究,向集约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转变,着力建设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形成大成果。四是在学科建设上,从学科自由生长,向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学科群协作转变,重点推进优势、特色、新兴学科平台和学科生态体系建设。五是在办学功能上,更加注重与区域发展互动,主动适应、支撑及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建设。六是在组织管理上,从条块管理、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在下移管理重心的同时强化整体的战略整合。

“一个跻身”是学校五年发展目标体系的核心。这句话主要有三个要件。第一个是“国内知名”。所谓知名,至少应当体现在知名校友、知名学者、知名成果三个方面。比如清华大学培养了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耶鲁大学产生了13位美国总统,剑桥大学拥有斯蒂芬·霍金,明尼苏达大学发明了心脏起搏器,北京大学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些都是形成大学卓越名望的重要基础。名望的实质是影响力,影响力又体现在追随者和崇敬者身上。所以大学的“知名”实质上应该是指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标杆作用,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当前,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对我省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分层定位,设置了3-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10-15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所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高职高专院校三个层次。我校目前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就是全力争创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努力成为省属高校排头兵。只要我们能够在山东省高校中建立起稳定的标杆地位,有能力为其他省内高校发挥示范借鉴作用,“国内知名”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了。

第二个是“高水平”。高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难说有什么样的事件发生了,一所大学就成为了高水平大学。但在一定的语境下,高水平大学又有其公认的判断标准,比如: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特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聚集一批国内一流学术人才;拥有高质量的学生生源,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确立科学研究在办学中的较高地位,有能力争取充足的科研经费,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成功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形成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社会影响力;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等。由于办学历史源流丰富,我校各学科的发展水平不均。我们要尊重各学科的特点,不能立即对所有的学科都完全按照同一标准来衡量。一些条件具备的学科可以在研究型或者教学研究型的类型上、在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上力求高水平,一些社会需求迫切的学科也可以在本科生教育层次上争创一流。北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商学院,主动放弃自己的博士授予权,专心办好本科生教育,结果先于耶鲁等顶尖大学率先获得美国国家质量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其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例子证明,并非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多寡和博士研究生规模才能代表一所大学的水平,无论在哪个类型和层次上,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当,都有可能办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第三个是“综合大学”。一般来说,综合大学是指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综合实力上乘的大学。其中,学科全、规模大都只是成为综合大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不是说学科静态地分布到了几个以上的学科门类,一所高校就可以算作综合大学。真正的综合大学必须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多学科互相交融、互相支撑、动态发展的综合性学科生态体系。并且基于这一综合性的学科生态体系,还要有综合性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有综合的而非割裂的制度体系,有综合性与专门化相结合的管理系统,有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等等。

在当前条件下,提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教学研究型大学特征更加鲜明,跻身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行列”这个目标定位需要很大的战略决心。这是我们综合判断学校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特别是分析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得出的结论。这既是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既定部署,也是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切呼唤,同时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团结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内在要求。为了支撑这一宏伟目标,规划制定了学校事业发展核心指标体系,从规模、结构、质量、条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41条能够反映学校办学过程中核心问题的指标。有关指标在确定过程中都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一方面认真考虑了学校当前拥有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综合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横向对比了一些标杆高校的发展情况。这样一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很好地把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与山东省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经过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版权所有 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