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
 
 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发展规划  共建工作  统计分析  大学章程  下载专区  青大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青岛>>正文

青岛大学关于加强服务青岛工作的意见

2016年04月28日 09:40  点击:[]

     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 青岛大学

  关于加强服务青岛工作的意见

  (2016年4月15日)

  青岛大学以青岛城市名字命名,与青岛市血脉相连,服务青岛是青岛大学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岛市正处于实现蓝色跨越、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青岛大学作为地处青岛的一所高水平综合大学,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岛市提供智力、技术、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支持,既是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青岛大学的要求,也是青岛大学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全校上下要统一认识,牢固树立“青岛大学是青岛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青岛大学是青岛的就是世界的,青岛大学服务青岛就是服务世界,青岛大学是青岛靓丽的城市名片,青岛有多高青岛大学就应有多高”等理念,将服务青岛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实抓好。现就服务青岛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超前布局,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服务载体,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服务青岛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国际化城市建设。

  二、总体目标

  把学校建成青岛发展的“思想库、创新源、人才泵”,实现从适应青岛发展到支撑、引领青岛发展的跨越,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持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一批学科达到一流水平,汇聚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队伍,建设一批高端创新平台,产生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显著增强学校创新资源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成为青岛靓丽的城市名片。

  三、服务重点

  (一)提供智力服务,打造城市智库

  1.开展面向青岛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面向经济建设,重点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财富管理、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东北亚合作与发展等领域研究;面向政治建设,重点推进地方立法、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治理创新、协商民主机制等领域研究;面向文化建设,重点推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地方学和青岛学等领域研究;面向社会建设,重点推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领域研究;面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面向党的建设,重点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反腐倡廉建设等领域研究。完善决策服务支撑系统,建立城市发展基础数据库、决策模型库和政策文本库,为决策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2.打造高水平城市发展智库。加强青岛发展研究院、青岛大学标准化战略研究院、青岛知识产权研究院、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等智库建设,以青岛发展为中心,前瞻性地组织重大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承担市、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专项课题研究,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政府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为青岛市制定产业行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论证、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二)提供科技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3.激活科技创新源泉。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源头创新水平。以首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优秀人才。优化人才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瞄准学科前沿,开展前瞻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学科高峰,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着力提升解决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4.建设一批创新研发平台。按照青岛市产业链布局学校创新链,在海藻纤维材料、非织造及产业纺织品、石墨烯和高分子杂化材料、纳米纤维纺丝与医学、创新药物、数字化医疗、神经科学、转化医学、临床医学、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材料、数据科学与技术、工业互联网、光电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着力建设一批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服务青岛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5.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加强与青岛市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基础上,推动校企合作载体建设,特别是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合作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联合青岛著名企业,共同打造一批校企联合研发总部,重点选择若干家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在研发总部进行深度孵化培育。

  6.完善和提升技术转移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校校、校所、校企技术创新联盟。完善学校技术转移促进和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产业化能力,实现对青岛市各区市技术转移的全覆盖。加大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奖励力度,提升专利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鼓励支持师生在青岛市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

  (三)优化培养结构,提供人才支撑

  7.培养符合青岛发展需求的人才。根据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青岛发展接轨。加大协同育人力度,建立与青岛市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机制,拓展合作办学项目,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

  8.开展高层次专业培训。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围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业企业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需求,组织开展各类高水平专题培训,大力发展面向青岛经济社会急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9.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对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积极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10.推进博士后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推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联合青岛企事业单位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促进创新人才集聚。

  (四)开放学校资源,服务社会需求

  11.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制定完善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面向青岛开放资源的共享服务网络,有计划地推进学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面向青岛开放共享,服务青岛创新驱动发展。

  12.开放共享文化体育设施。面向青岛市合理开放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图书馆、校园景观等设施,融入青岛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13.开放共享学习资源。面向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需求,举办科技文化专题报告,适度开放有关课程教学,开设网络课程,助力青岛学习型城市建设。

  (五)打造创客社区,服务“三创”事业

  14.建设青岛V客创业社区。依托学校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创客服务专业链条,为青岛市大学生、创客和草根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生态空间。支持大学科技园拓展孵化场地,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孵化企业成活率。

  15.积极服务创新创业创客。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青岛市大学生、创客和草根创业者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鼓励支持本科生、研究生自主创业。承办或举办“三创”工作高层论坛、博览会、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产品大集和创业项目路演等各类活动,把创客社区建成创新创业的信息汇聚交流中心。

  (六)服务民生事业,助力民生发展

  16.提升服务青岛市民健康的水平。着力解决影响青岛市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重大疾病问题,重点研究和实施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痛风等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和预防措施。打造和实行“智慧医疗”,为青岛市民提供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开展“精准医疗”,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配合实施“健康青岛行动计划”,开展医养结合、护理康复、心理疏导、养老健康维护和养生保健等健康服务。紧跟国家和青岛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完善纵向分级诊疗、横向互补的诊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承担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医疗服务任务。引进国外先进的养老护理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满足青岛养老服务的需求。

  17.提升服务青岛基础教育的水平。把师范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发展规划,将师范教育打造成青岛师范教育的高地。建立青岛市教师发展与培训中心,重点做好教师素养提升、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养、校长培训等方面工作,加大教育硕士中心建设力度,面向青岛市拓展教育硕士培养领域、扩大培养规模,快速提升青岛市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整合青岛教师教育资源,建设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全面提升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为青岛市教育发展提供高水平、有价值的学术支撑和业务指导。开展第三方评估,推进青岛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提升中小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进青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高质量的附属中小学和附属幼儿园,发挥好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深化国际交流,提升城市形象

  18.吸引国际优质资源来青发展与交流。充分利用学校海外合作资源和校友资源,吸引知名高校来青办学,引荐国际知名企业来青投资,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强鲁巴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中韩中心等合作载体建设,组织或承办相关国际论坛或国际学术会议,扩大青岛国际影响。

  19.培育青岛市友好使者。充分发挥各类留学生奖学金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认同中国文化、熟悉青岛人文地理、对青岛怀有美好情感的留学生,打造中外交流友好使者队伍。

  20.深化与青岛友好城市高校的交流。重点推进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共建孔子学院等方面工作,促进青岛市与友好城市的深度合作。

  (八)服务文化发展,建设和谐青岛

  21.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引领作用。发挥大学文化特有的超前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城市文化建构和城市精神塑造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加强青岛市文化资源特征、历史与现状研究,组织编撰青岛学、青岛通史等系列研究丛书。组织师生开展民间艺术挖掘与抢救整理,开展体现青岛城市精神、文化元素的文艺创作,力争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22.积极参与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主动参与青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向市民开展艺术培训,面向中小学提供艺术教育服务。打造高水平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举办高雅艺术活动。推进市校共建体育学院和中国健美操协会健美操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繁荣发展青岛市体育事业。

  23.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普及活动。组织知名学者和学术骨干为市民举办系列讲座,开展科技文化普及、健康知识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

  学校服务青岛工作小组负责总体工作的部署与调度,指导各部门各学院的服务青岛工作。组织制定学校服务青岛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服务青岛工作。

  (二)明确职责

  学校服务青岛办公室负责服务青岛工作的校内日常协调与推进工作,承担与青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归口联络工作,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

  各学院、各直属科研单位要明确服务青岛工作分管领导,制定本单位服务青岛实施计划,落实具体服务项目,抓好组织与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实际,把服务青岛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完善有关政策,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积极协调推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此件发至各学院党委、各学院,校党政各部门,校直各党委(党工委、党总支)、校直属各单位,各群众团体〕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青大首页

青岛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